癌症發生相關因子,七十七%的癌症根源與生活形態相關、十四%與遺傳相關、九%與環境風險有關。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醫師表示,環境訊號會經過調節因子影響基因的表現。另,根據一項前瞻性的研究發現,營養與生活型態的介入可以改變基因的表現。影響健康的因素有七十%來自生活型態;建議飲食要少鹽少油少糖、戒菸、減肥、多運動。

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、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「身心健康快樂生活」公益系列講座,邀請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教授主講,講題「預防保健快樂生活」。

營養與生活型態的介入可以改變基因的表現,一項前瞻性研究,有卅位患有低風險性攝護腺癌的男性,無手術療、無化療、無放射治療,接受全面生活型態改善。三天做介入前的衛教;每周電話追蹤;飲食上給予低油、全食物的飲食,維他命C、E等,加上抗壓力的介入,做放鬆訓練、有氧舞蹈等;經過三的月的追蹤,有超過四百個致癌基因表現下降;抑癌基因表現變得比較好。

十種人癌症容易找上,肥胖、少活動、飲食油膩、愛吃肉少蔬果、抽菸、吃檳榔、大量飲酒、重口味愛吃鹹、愛吃醃漬物、壓力大或容易焦慮憂煩的人。

從生活型態改變起,建議飲食方面要少肉多蔬果、多運動,每天走卅分鐘、減壓、正念、心情保持愉快等。

環境的正向力量│心與境。一九七九年時,讓七十五歲以上受試者,生活在一九五九年環境的度假村一周,測量身體與心理年齡、視力等,都變得較年輕、視力也會變好、身體也出現改善。

心隨境轉,根據調查,環保志工的憂鬱指數下降、快樂指數上升;與社區民眾在極早期的失智及憂鬱比率等方面來比較,相對較低;環保志工因為有參與社會互動,其幸福感也較高。

 

 

 

 

文章出處: https://goo.gl/dGT6rV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za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