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瘡會自己好嗎?內痔、痔瘡不一定會痛,一篇看懂長痔瘡成因與改善方法
【早安健康/孫于琛報導】痔瘡,聽起來好像是只有中年男子才會有的困擾,其實不然。根據資料顯示女性病患不只不少,且比男性還多。年齡分布也相當廣,甚至從10幾歲、20幾歲的青少年開始就有痔瘡的病例。

通常有痔瘡的人都不好意思跟他人討論,甚至不敢去看醫生,不但放任惡化,最後還可能罹患肛門廔管癌。究竟為什麼會得痔瘡呢?
 

痔瘡會痛嗎?



美國梅約診所(Mayo Clinic) 資料指出,痔瘡大致依照位置與特性,可分為外痔、內痔、血栓痔。

其中,內痔(internal hemorrhoids)位於直腸,通常無法看到或感覺到,也不太會引起不舒服的症狀。不過排便時如果受到糞便的刺激,可能會導致
  • 無痛出血:如廁後的馬桶或擦拭紙上會有少量鮮紅色血液。
  • 內痔被向外推擠,導致內痔脫出(prolapsed hemorrhoids),引起疼痛與刺激不適。
 
分類 內痔 外痔 血栓痔
位置 直腸內 肛門周圍皮膚 肛門周圍
(外痔血液堆積)
症狀
  • 通常不痛
  • 痔瘡脫出時會疼痛
  • 排便有血
  • 疼痛不適
  • 肛門附近發癢
  • 出血
  • 肛門周圍腫脹
  • 嚴重疼痛
  • 肛門周圍有硬塊
  • 發炎
  • 腫脹
 

痔瘡會自己好嗎?



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醫學院助理教授、內科醫師Alana Biggers審訂的一篇 文章指出,有些痔瘡不須治療、會在數天內自行清除痊癒。在這段時間內,患者應盡量多休息、避免任何動作或異物拉扯、刺激肛門周圍的部位。

不過,如果痔瘡時常復發,或有糞便帶血等併發症,就應盡速就醫,由醫師進一步檢查以找出潛藏的病因,或是透過其他方法治療。
 

痔瘡成因



日本大阪肛門診所醫師佐佐木美典推測,統計數字顯示每3人就有一人患有痔瘡,但由於痔瘡不一定會疼痛而沒有察覺發現,實際比例可能更高。

此外,沒有便祕、每天排便,也不代表就不患有痔瘡。佐佐木美典醫師表示,便祕中的「直腸型便秘」,是由於長久以來慣於忍受便意,直腸感覺到「想要排便」的能力弱化,因此即使糞便已經位於直腸,也難以產生想上廁所的感覺。這類便秘無法由補充營養素改善。

另一方面,「大腸型便秘」則是由於腸子較長或體質所導致,補充膳食纖維或藥物可能有助改善。

痔瘡分三種,症狀治療大不同

1、痔核

佐佐木美典醫師認為,痔核是長時間忍耐便意、糞便停留過久而增加直腸負擔,進而導致肛門附近血管膨脹、曲張所造成的靜脈瘤。當痔瘡長在肛門以內時為「內痔」,相反則為「外痔」,如果完全掉出來則是「脫肛」,此時就需要進行緊急治療。

雖然痔核初期尺寸很小、較少引起疼痛,但也不會自己好,不過初期也不會造成生命危險。

2、肛裂

肛裂是過硬的糞便通過肛門時造成肛門受傷,而反覆發生(慢性肛裂)加上糞便入侵傷口、引起發炎,則可能產生息肉,雖然不會痛,但糞便的摩擦可能會造成出血,此外也可能併發傷口潰瘍、肛門變窄等問題。

肛裂的治療首先需要改善便秘,肛門狹窄則必須動手術。此外,有些癌症也會出現類似肛門出血的問題,因此長時間出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章出處:https://reurl.cc/al9pAG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MJ-BOX
    全站熱搜

    cza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